avigation
厌氧培养箱菌种置入操作流程及培养方法
一、菌种置入操作流程
准备工作
检查取样室内门是否关紧,确保操作室与外界隔绝。
清洁取样室及操作手套,避免污染;确认钯催化剂和干燥剂活性(若失效需更换或再生)。
菌种传递
打开取样室外门,将菌种放入取样室后立即关闭外门。
气体置换流程:
抽真空:启动真空泵,抽真空至压力≥66kPa(500mmHg),停止后关闭真空阀。
充氮气:打开氮气阀向取样室充入氮气至压力恢复常压,重复抽真空-充氮气操作3次,置换残留氧气。
混合气体补充:最后一次充气时改用混合气体(N₂ 85%、H₂ 10%、CO₂ 5%),流量控制在10ml/min。
环境验证
使用美兰指示剂检测氧浓度:若指示剂保持无色,表明操作室内氧浓度≤1ppm,达到厌氧标准。
二、培养方法及环境维持
参数设置
设置恒温培养温度(常规35–37℃),控温精度需达±0.3℃。
启动钯催化剂和除氧装置,持续吸附微量氧气并维持湿度<10%。
培养操作
通过手套操作孔进行菌种接种,避免手套破损导致氧气渗入。
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平皿或试管置于操作室内的恒温区域,确保风道畅通以保持温度均匀。
长期培养维护
气体补充:每日向操作室持续通入微量混合气体(10ml/min),通过钯催化反应消耗残留氧气。
环境监测:每日检查美兰指示剂颜色变化,若变蓝需重新置换气体。
耗材更换:每周再生钯催化剂(160℃烘烤2小时),每1–2年更换一次;干燥剂和活性炭每1–2周更换。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安全操作
混合气体含氢气,操作时远离火源并确保设备接地良好。
传递菌种时严格遵循“抽真空-充氮气"流程,避免氧气残留。
设备维护
定期校准温度传感器和氧浓度检测仪,防止数据偏差13。
停止使用时,运行40℃以上烘干程序2小时并开门通风,防止箱内冷凝水积聚。
异常处理
若氧浓度异常升高,立即暂停实验,排查气路泄漏或催化剂失效问题
上一条:紫外分光光度计应用行业分析
下一条:透反射率测试仪操作流程及日常维护